新聞中心
NEWS
以黨建統領為總牽引,圍繞“人本化、生態化、數字化”三維價值坐標,建設綠色低碳智慧的“有機生命體”、宜居宜業宜游的“生活共同體”、資源高效配置的“社會綜合體”——未來社區是共同富裕城市基本單元,是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的宏觀理念在城市的微觀落地。在加快打造共同富?,F代化基本單元實踐中,我院迅速進入角色,根據省委省政府統一部署,組團隊、建機制、抓成效,突出全院聯動和要素供給,強化技術支撐和迭代升級,聚焦“一老一小”為重點的公共服務設施提升、可持續運營、數字化改革等方面攻堅克難,先后參與了全省近25個未來社區的創建工作,其中5個項目上榜2022年第二批未來社區名單。
01
學府書香 西溪風尚
杭州市西湖區西溪街道求智未來社區
杭州西湖區求智未來社區位于西溪河東畔,環抱學軍小學,田田蓮葉,學府書香。項目以緊鄰杭州最大的數字信息產業集聚區文三電子信息特色街為優勢,數字化產業為底盤,憑借地塊豐富的教育配套資源,緊扣“求智”內涵,依靠發達的城市交通外網和成熟的小街區密路網、西溪河的宜居環境以及物理尺度適宜的底多層老舊小區,項目的實施方案結合消防整治措施,對未來社區內的住區空間進行精修規劃,實現全場景系統的提升,從“住有所居”向“住有優居”轉型升級,打造“居樂求知,智享未來”的美好家園。
02
共富永寧 和善南苑
臺州市黃巖區西城街道南苑未來社區
南苑社區位于臺州市黃巖區,是城市生態景觀發展軸與城市綜合發展軸的交匯核心,也是古城與新區聯結的重要景觀與功能節點。未來社區創建立足于自身生態文化稟賦與既有工作基礎,營造“和睦尚善氛圍”,構建文化融合、服務融合、生態融合、數治融合的未來人居生活共同體。
規劃牢牢把握南苑社區在文化,生態,治理方面的優勢,凸顯“以人為本”“以文為魂”“以綠為源”的創建思路:在場景配置上依據社區人口結構,統籌考慮惠及兩大人群;圍繞“千年永寧”文化坐標,深挖善水文化內涵;通過未來場景搭建,引導樂活健康與生態共融。整體構建南苑“1+3+3+4+2”場景功能配置體系,依托未來鄰里與未來健康兩大特色場景,詮釋“善水”文化新內涵,形成特色文化空間軸。
規劃把握未來社區現代化屬性、家園屬性、民生屬性、普惠屬性”,堅持高質量發展、高水平均衡、高品質生活、高效能治理,秉承人本化、生態化、數字化三大理念,延續和諧幸福的社區生活主題。通過“挖改整”等系列舉措,厚植九大場景,營造和睦尚善氛圍,打造黃巖共同富裕示范區的基層領航地。
03
歷久彌新 溫暖集荷
衢州市柯城區蓮花街道新荷未來社區
作為浙江省第五批舊改類未來社區,新荷社區探索實施拆改結合,通過“國企+社區”的物業服務改革,落實人本化的理念,以居民的迫切需求作為重塑新荷的重點導向,全力以赴打造共同富?,F代化基本單元,為全域老舊小區向未來提供荷花樣板:
一、 空間再造,改出未來社區“幸福圈”
在固有老舊小區空間狹窄的基礎下,參照海綿城市標準作為拆改破題點,推行“連片打包、化零為整”的街區化改造新模式,改出老舊小區的未來之基。新荷老舊小區改造案例入選住建部九項機制試點案例。
二、場景再造,樹立未來社區“風向標”
新荷社區始終將“人本化”思想作為打造未來社區的核心理念,用最溫暖的服務營造最溫馨的未來。
三、共同締造,畫好未來社區“同心圓”
堅持黨建引領是小區治理的第一要素,發揮基層治理的制度最大優勢,高度激發居民想發聲,要做主的“主人翁”積極性。
04
數智新屋里 五禮新家園
衢江區樟潭街道新屋里未來社區
新屋里未來社區規劃單元四至浙贛鐵路、濱港中路、霞飛路、東跡大道,用地面積48.24公頃,依托地塊內品質優良的住區基礎,植入未來社區各項服務內核,打造鄰里生活帶、教育學風帶、生態休閑帶,形成三帶引領,多點激活的工字型規劃結構,共布置18個項目。
規劃圍繞“數智新屋里、五禮新家園”的理念,重點解決社區“一老一小”“低碳生活”等方面需求。該未來社區通過環境設施改造、場景空間構造、數字化打造、社群營造等,著力建立以“一統三化九場景”為標志性的社區生活圈。結合特色與問題導向的“2+3+4”創建目標,打造特色場景:“未來鄰里+未來健康”,重點場景:“未來服務+未來治理+未來健康”,基礎場景:“未來創業+未來建筑+未來交通+未來低碳”。
規劃以“三化九場景”集成框架體系,改造升級移動式智慧平臺,因地制宜盤活服務空間,把未來社區的理念全面導入城市建設發展,形成自身特色,高水平推進城市有機更新、高品質優化城市發展格局,全力打造未來社區的“衢江樣板”。
05
老幼常宜 和諧嘉盛
臺州市黃巖嘉盛未來社區
嘉盛未來社區位于臺州市黃巖區東城街道,項目規劃單元用地面積108.91公頃,實施單元用地面積19.5公頃,規劃單元總戶數3308戶,總人口約10585人;實施單元主要包含嘉盛苑小區、紅四小區、皇家藍庭小區,總戶數2151戶;社區為舊改類未來社區。
立足區域定位、弘揚鄰里文化、解決民生問題,打造居民和諧、鄰里和睦、生活和順、思想匯合、群體融合、民政聯合的和諧未來社區,構建中國城市活力社區領跑者、中國社區基層治理典型樣板,以物理空間更新,整合數字平臺,創新場景服務,強化持續運營等路徑打造美好生活。
根植“和諧鄰里”社區文化,堅持圍繞一老一少兩類重點人群的需求,完善社區公共設施配套和服務運營,聚焦育兒友好和老年友好,創建“老幼常宜,和諧嘉盛”的幸福社區生活。
掃二維碼用手機看